7 月 16 日上午,浙江省建筑裝飾行業協會將一場高規格的建筑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活動,選址在浙江眾安建設集團承建的上城區檢察院辦案大樓提升改造項目現場。協會領導、特邀專家、協會會員單位共40余人參加本次研討活動。活動聚焦關鍵技術、標準體系、實踐難題與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探討在綠色低碳的宏觀背景下,借助科技創新,推動先進技術轉化落地,為城市更新注入科技動能——這既是對浙江眾安建設集團在建筑改造領域實力的認可,更凸顯了上城區檢察院辦案大樓提升改造項目的行業示范價值。
現場觀摩
在活動現場觀摩環節,與會人員深入上城區檢察院辦案大樓提升改造項目現場,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實地考察與學習。浙江眾安建設集團項目經理任可峰,就項目的核心特點進行了介紹。本項目是一個系統性、高標準的政府辦公建筑整體改造工程,亮點紛呈。
亮點直擊:讓老建筑穿上 “科技新衣”
在外立面改造上,它沒有抹去建筑原有的輪廓記憶,而是巧妙注入新的幕墻技術體系,讓老建筑的 “骨架” 穿上了科技感十足的 “新衣”,歷史底蘊與現代工藝在此達成奇妙平衡。
抬頭可見的弧形穿孔鋁板吊頂,藏著聲學與美學的雙重智慧。通過精準設計的曲面造型和透光率控制,它既能優化空間聲學環境,又能讓藝術照明效果層層遞進,讓會議室、辦公區既安靜舒適,又富有光影藝術感。
立面上的燈光柱更是點睛之筆:白天是與建筑渾然一體的沉穩構件,夜晚則化作點亮城市的獨特標識。照明功能與建筑表皮的巧妙融合,讓建筑在晝夜之間呈現兩種風貌,為城市界面注入靈動活力。
不僅如此,項目還用上了裝配式內裝的模塊化快裝體系,像搭積木一樣高效施工,既縮短了工期,又更環保;電梯、充電樁等設施也同步升級,讓現代化辦公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大規模改造背后,是浙江眾安建設集團對技術極限的突破。幾乎涉及整體的改造范圍,要求施工組織設計必須精準到毫厘。外立面翻新時,如何讓老建筑的韻味不被現代技術掩蓋,找到兩者的平衡支點,是不小的挑戰;階梯會議室對聲學效果和視線體驗的特殊要求,考驗著設計的細致程度;安裝工程的整合升級,得靠 BIM 技術深度協同;地下室新增集水井時,井點降水與注漿固化等工序,更是對施工工藝的嚴格檢驗。正是這些 “硬骨頭” 的攻克,打磨出獨有的 “眾安精度”。
使命在肩:讓建筑與城市共生長
該項目承載著浙江眾安建設集團 “讓建筑更安全,讓城市更美麗” 的使命,也踐行著 “美好城市建設服務商” 的集團宗旨。從新舊風貌的融合,到功能定位的升級,再到城市空間的優化,浙江眾安建設集團在尊重歷史文脈的基礎上,開拓并實現城市更新與升級的創新路徑。正如任可峰所言:“工程落成后,這里不僅是舒適的辦公空間,更會成為城市界面上‘新舊共生’的獨特風景。”
技術交流
在技術交流環節中,與會代表紛紛發表見解,針對觀摩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探討,現場交流氛圍活躍。
浙江省建筑裝飾行業協會建筑加固改造裝飾分會會長夏仁寶,分享了《既有建筑有機更新相關問題 — 砌體加固、外墻防水》;浙江杰立建設集團建筑設計院院長張先明分享了《城市更新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生命 —— 不入戶解危加固技術》;杭州圣基建筑特種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林波分享了既有商業綜合體建筑改造施工關鍵技術和典型工程應用案例。
浙江眾安建設集團總工程師華國斌則分享了集團近年來在城市更新領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他強調城市更新絕非簡單的 “拆舊建新”,而是對既有空間的精細化改造、功能提升與活力注入。這一理念與上城區檢察院辦案大樓項目的實踐高度契合,引發在場代表的深度共鳴。
浙江眾安建設集團用實際項目證明,通過技術創新與理念升級,既能延長建筑壽命、減少資源消耗,更能提升城市空間的綜合價值。而浙江眾安建設集團在這一領域的實踐和成果,為行業提供了有益借鑒。
未來,集團將持續以科技創新為筆,以責任擔當為墨,在城市更新的畫卷上書寫更多 “新舊共生” 的精彩篇章。